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

弗老之死

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死了,弗老的死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装逼ing)
学习中国的西经教材的时候感觉好像作者完全就是凯恩斯的fans或者是传人,完全都是凯恩斯的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反而仅有少有的篇幅简单的介绍 了“货币主义”,并且有种鄙视其为骗人的玩意的感觉,当然不知道弗里德曼是何方神圣并不为过。弗老坚持市场应当完全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看起来是历史的倒退, 不如凯恩斯的市场通过财政手段控制国家宏观调控更加科学。众所周知本世纪2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衰退就是原有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结果:大家都失业,但是市场中 的产品还是多余。凯恩斯跳出来说“看到了吧,完全的自由就是这个结果,还是听听我的如果让政府来管理我们吧”,被自由资本主义搅得头晕脑胀的国家很多听从 了凯恩斯的建议(当然罗斯福完全是自己凭自己天才的头脑“发现”凯恩斯的想法),也有人通过其他的独裁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希特勒。看起来凯恩斯解决了 资本主义的所有问题,配合了凯恩斯的学说的资本主义几乎是完美的资本主义,但是到了70年代的“滞涨”却几乎是打了死去了的凯恩斯的一个耳光,造成了凯恩 斯学说的完全溃败。
在这种情况下,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出来了。弗里德曼说资本主义就是自由的,怎么会有凯恩斯这样的古怪学说?把我们完美的资本主义搞得乱七八糟 的,现在好了吧,滞涨呀!?这么奇怪的病你救都没法救!原来的资本主义确实是不完美的,但是修补的方法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只要央行注意对于货币供 应量的控制就可以完美的调控经济啦。弗里德曼自称是渴望自由的斗士。
至少现在弗里德曼学说影响了现在很多国家,不信的话看看现在财经新闻里面整体报道的某国央行今天调高了利率,明天发行了多少国债就知道了,凯恩 斯的财政手段看起来已经退缩为二流的调控手段了,不过也记得去年去复旦求是的辅导班里面上西经课时哪位号称“博士后”说的“财政政策就是中药,货币政策就 是西药”的评价较为精要,毕竟现在更多人喜欢快餐文化。

PS:酝酿了好久,然后今天在出差的城市的一个网吧里面写了一些东西,并且现在发现好像现在gmail里面把东西写好然后copy到WP的编辑栏(WP的编辑栏实在是太烂了!)里面更方便一些。

2006年11月16日星期四

涂鸦书评之《The real world of finance》

这本书攻击的目标是一些老的理论,自己提出了很多自认为“现代”的金融理论,号称要把学院派的理论统统掀翻。不过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公司金融的基础还是不好理解的。

下面是一些他要攻击的靶子:

1. Profits and returns on equity (ROEs) are the number-one
goal of business.
2. Working capital is a store of value and should be managed
to attain a high current asset–to–current liability relationship.
3. Finance is a specialized staff responsibility.
4. Companies should “own” critical finance functions.
5. Capital markets allocate funds to creditworthy businesses
at reasonable cost for purposes of funding operating activities
and strategic investments.
6. Banks offer a range of noncredit services to corporate borrowers
at reasonable prices as a marketing component to
their lending activities.
7. Capital budgeting procedures support strategic planning.
8. Rating agencies provide objective evaluations to lenders,
creditors, and investors of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the corporation
under review.
9. Investment bankers provide professional advice to compani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ir balance sheets, how to
raise debt and equity, and similar matters.
10. Auditors provide control and prevent fraud.
11. Risk management involves individual functions of insurance,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safety programs.
12. CFOs minimize capital costs and maximize returns.

首先批判了原有的对于ROE和working captital传统认识,其次又从对于核心finance业务的认识,从外包的观点来节省开支。确实,学院派的很多观点过于理论化,了解一些real world的东西更有助于了解世界。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Sony

最近在论坛上面因为关于楼主的文章出处的问题“羞辱”了别人一下,不过自己其实对于Sony最近的状况也有话要说。

我感觉,如果非要给Sony目前的状况如此糟糕给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Sony唱片。不知道盛田昭夫脑子里面怎么想的,先是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又买了 sony唱片,把自己的业务延伸到了原本sony不熟悉的娱乐行业。哥伦比亚是在日元膨胀的时期买的,等日元冷静下来以后自然是狠狠的被美国人骗了; sony唱片好像一直没有什么很好的业绩(当年偶的偶像张信哲就是死在sony唱片的,原本很好的人气,进了sony唱片以后就完蛋了,还不如在原来的小 唱片公司)。好像听说盛田昭夫有进入影视业的梦想,反正我感觉sony的这两家公司完全拖累的sony的主营业务:个人电子数码产品。从利润上说,这两家 子公司没有给母公司带来多大的收入,并且应为sony旗下有这两家影视公司,sony不得不在自己所生产的电子设备中加大对影视版权的保护(其实根本没用 的,全世界那么多唱片公司,人家就盗版你一家的?),MD就是个例子。相对于MP3,MD加入了很多对于版权的保护措施,对用户来说想听一首歌就显得非常 麻烦,甚至在后来sony推出的MD改进型Net MD是使用sony的刻录软件还限制了最多只能把一首MP3往MD上刻录三次(我把这种行为称为脱了裤子放屁)。由此看了sony真是不知道什么叫“用户体验”的概念,尽管他的工业设计很棒。

相对于三星,sony过于注重版权意识,刻意提高了用户使用自己产品时的难度,所以输给三星等后起之秀,看来并不是意外。

2006年11月14日星期二

PS3前景担忧

刚刚推出的ps3对sony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应为一向作为sony盈利的支撑,ps系列正在慢慢失去原有的光环。PSP是sony开始向 便携式游戏进军的第一个产物,很多人都跟sony一样对这个东西抱有很大的信心,觉得psp是sony打败任天堂仅有支撑他的最后一块砖头,不过事与愿 违,psp不仅没有击败任天堂,反而甚至成为了sony的鸡肋。再日本的销售量日渐萎缩,而任天堂的NDS和NDSl后来居上,以及完成了对sony的包 抄,让sony原有的计划几乎完全泡汤。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优质的游戏,让psp硬件上的优势几乎完全无法施展。我玩朋友的psp时,甚至发现尽管有大 量的盗版游戏可以随便下载,但是还是很难发现值得自己玩的游戏,没办法只有好让psp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模拟”平台,各种模拟器装了一大堆,但是psp平 台上的游戏几乎没有几个值得玩的。

很可能,ps3也可能重复psp的命运。众所周知,ps3的硬件配置很好,不知道是不是直接的原因,ps3的开发成本也非常高。在原来主机大战时众 多游戏厂商不得不紧跟sony的步伐,但是一旦如今三大主机一起出现,喜欢炒冷饭的游戏厂商舍不舍得投入那么多的精力来紧跟ps3就值得怀疑了,以前的 DC就是个教训。

不知道PS3是不是sony的宿命?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

游戏机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游戏机也有经济学,并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

很少人发现,在国外的Times或者bussiness week上面很多时候的头版新闻是一些关于WiiPS3或 者是Nintendo这些国人很少知道的词汇,闲着没事干的老外竟然在研究一些孩子们才玩的游戏机之类的东西,不去讨论WTO,真是傻B.在中国,真正掌 权掌握国家经济能力的大多是一些60或者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的父母们),这些人是当代中国的主人,无论是在国有单位或者民营企业的老总或者高层管理人 员。这些人无论是应为出身的年代或者所受的教育的局限,总好像在决定了这个社会,比如这些人经过了文革,思想曾经被严重的制约过,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等等等等。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所谓的游戏机,虽然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来“游戏”的,不过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游戏机这个东西被赋予了很多东西。例如PS3 和XBOX360的争夺就是未来DVD格式的争夺。并且,游戏作为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集结了小说,图形,音乐,3D艺术,甚至是制作。不过很可惜,不仅 仅是中国的那一代人没有认识到,现在中国的很多游戏制作人也没有认识到。这仅仅是从表面上来说明如今中国的主流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们拒绝变化,拒绝接 受新事物。并且由于从小没有接收到很好的教育,甚至是接收到一些不太正确的教育(比如历史,哲学),造成了这一带人的悲哀。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 堪称英雄的人物,甚至是我们认为是非常“黑暗”的清朝时期或者是国民党时期,但是偏偏中国的这个时期我们缺少“英雄人物”。

不喜欢PS3的人代表了一代人,如果这代人不过去,民主,科学在中国很难发展。

2006年11月9日星期四

仅仅是“吃喝”

建行的一位高管完蛋了,原因IBM给了黑钱,不过原来记得一位牛人说iBM给每个银行的高管甚至都配有专职貌美如花的“秘书”!!记得上大学时候IBM把PC制造业务卖给了联想,很多人觉得怎么可能,这样IBM不就完蛋了吗?他不卖电脑还能干什么?现在知道了吧,人家还会给高管卖“小蜜”。

IBM作为很多国内信息产业锌锌学子日思夜想的好公司,竟然干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当年就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现在只不过是把原来别人说过的 话给证实了而已,更恶心的事情估计是永远不能曝光了。同样,微软,甲骨文估计都是同样的,在中国只不过是这些企业政治上玩弄的烟花之地而已。

话分两头,不得不再次让我思考技术与市场在中国的份量。现在看来,国内最近好像很热的什么“IBM软件工程师培训”搞得也很恶心,又是IBM。据我 所知,这些人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去IBM的外包公司做个高级流水线工人而已,人的一辈子就这样又给费了。中资公司也罢,外企也罢,在中国永远都是市场领导 技术的,我的技术梦也就是看着这些恶心无比的政治斗争慢慢死掉的。

无穷无尽的政治斗争只会扼杀创新。如果说起来政治斗争,中国在这方面绝对是领先全世界何止几个世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什么“连横合纵”之说,中 国人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的研究就绝对是什么日耳曼人德意志人日本人所不能望顶的,也同样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总是一些小人得志,牛人总是完蛋(刘邦和 项羽,Mao zedong and 孙中山)。“与人斗,其乐趣穷”这么恶心的话也别人奉为motto,真是民族的悲哀。

2006年11月4日星期六

恶心的零和游戏

最近发现一位在期货公司作事的朋友在自己的qq个性签名上面写下了如下的话“设计投资组合,使收益最大化,是’零和博弈‘的目的。这是智慧的较量!”,当然不排除这位朋友应为业务需要而写下上面的话,更有可能是这位朋友一直认为“零和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是“勇敢者”的游戏。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零和游戏”,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赌博。几个人坐在一块,赢家赚钱,输家赔钱,仅此而已,看到有人赢了几百万同样有人输了 几百万,不过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赢钱人的高兴,认为自己肯定会赢钱而不会像输钱的傻瓜一样倒霉。如同赌徒一样,零和游戏的狂热者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自己是最 棒的,而忘了零和游戏最游戏规则是什么。短期来看,零和游戏中有盈利的玩家,然而归根结底,所有参与零和游戏的人都要把自己从零和游戏中赢到的钱统统吐出 来。如同抛硬币一样,能够几十次猜中结果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同样在零和游戏中能够一直存活下去的人的也是不存在的。哪又有谁喜欢做零和游戏哪?简 单,拿赌博来说赌场喜欢人都来赌博,或者是哪些不时凭运气来玩游戏的人,比如哪些所谓的“赌王”,不过是他们能够很高明的作弊而已。同样在中国的一些“零 和博弈”市场中也有很多人相信自己技术很好,肯定能够战胜市场。注意这点,我发现人们都有个缺点就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别人没有干好某件事情不过是别人 太傻瓜了。在市场的某个阶段,可能赌徒发现自己按照想法会取得不错的收益,例如目前的的权证市场,但是这种赌徒心态如果养成的话,只要在一次赌博中失败的 话,这个赌徒就会完全倾家荡产的。

谁会在零和市场中胜利?第一就是中介公司或者是庄家,他们完全依靠赌徒生存,赌徒越是赌额大,他们所的的佣金也更高;另一种人就是一些不依靠“运气”在游戏中获胜的人。这些人往往跟权利联系在一起,在零和市场中,这些人才是根本不会输的赢家。